积极心语 | 你听说过“自我效能”吗
1、你听说过“自我效能”吗
2、自我效能对我们高职学生重要吗
3、主动提高自我效能感
1.你听说过自我效能吗?
“自我效能”由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在20世纪末提出,现在已广泛应用于教育、医疗、管理等领域。
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项任务的预期,包括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对自己的某种行为可能导致某种结果的个人预测。
效能预期是对自己能否顺利进行某种行为以达到某种结果的预测。它会影响个体对目标的努力程度。如果一个人的效能预期很高,那么他愿意付出和努力的程度也越大。
2.自我效能对我们高职学生重要吗?
重要!很重要!非常重要!(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它不但影响我们日常的情绪水平——高自我效能感,往往带来较积极的情绪体验,还会影响我们对学习的投入程度,从而间接影响学习质量。已有研究还表明,如果某位同学具备较高水平的自我效能,那么他的职业生涯可能会比较顺畅,比如他会进行更恰当的职业生涯探索、对职业决策更果断自信,同时,在实习过程中,通常令雇主和自己满意。
3.主动提高自我效能感
给自己打鸡血。
告诉自己:“你能行!”,当然你也可以让你的室友、朋友不断告诉你:“你能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通过言语说服带来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往往比较短暂。
巧用替代经验。
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
主动创造成功的机会。
成功的亲身经验,对我们自能效能的提升影响是最大的。多次的成功会使人建立起稳定的自我效能感,这种效能感不会因一时的挫折而降低,而且还能泛化到类似情境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