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毅,为什么我可以?
坚毅是找到热爱,制定目标,为实现目标持续付出努力。让自己变得坚毅,我可以做什么?你可以试试下面的做法。
1.培养兴趣,寻找激情。
激情是在完成长期任务时,呈现出来的一种积极情绪状态,情绪被高度唤醒。而积极情绪有助力于拓展注意力和思维力,可以高效调动认知资源。
兴趣是激情的前提。寻找激情时可以问自己下面几个问题:我喜欢思考什么?我真正关心的是什么?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我喜欢怎么样利用自己的时间?
进入大学后,有了更多的时间和选择,学习的目标不再是考试。大学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社团组织、专业竞赛等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刚开始,我们可能会对很多事情都会有兴趣,这个也觉得好玩,那个也想学,但是没过多久就没兴趣了。到底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呢?怎么才能找到真正的兴趣?方法就是参加一项兼具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活动,坚持一年以上,一年以后再决定要不要继续。有时候可能是因为遇到了困难选择了放弃,并不是不感兴趣了。研究发现,参与课外活动达到两年以上的学生,大学毕业率明显更高,更有可能找到一份工作,能赚更多的钱。
2.设立目标,为目标赋意
长远目标是方向,是灯塔,也是行动指南。培养坚毅品质,要学会设立一个长远的目标。目标要明确、具体、可量化、可实现、相关性和有时限。目标不能太高或者太低,太高实现不了没有意义,太低不具有挑战性;当前目标与未来长远目标具有相关性,可将长远目标分解为逐个小目标。
为目标赋予价值和意义,找到人生使命。坚毅力强的人对追求有意义的、以他人为中心的生活动机明显高于其他人。坚毅力强的人会把自己的终极目标与这个世界紧密相连。研究发现,把工作看做一种使命召唤,比把工作当做“营生”或“职业”的人更加坚毅。与他人建立联结以及帮助他人的人生使命有助于维持长期的热情。
3.刻意练习,拥有成长心态
有反馈的刻意练习。刻意练习要选择一个难度适中的任务,针对任务有足够次数的反复练习,及时收到反馈,纠正错误、改错,直到完全掌握为止。刻意练习的过程不完全是积极情绪体验,也就是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因此需要保持对任务的激情,才可能持续的努力。
通过刻意练习,让行为变成一种习惯,习惯成为自然,坚持就变得不再那么难了。刻意练习后会获得更多的心流体验。心理学中有个“21天法则”,是指一个行为不间断地坚持21天就会变成一种习惯,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例如当你坚持跑步2年以上,跑步不再是需要克服困难坚持的一件事,它已经成为了你生活的一部分。
在我的朋友圈里,每周三早上都能看到我的一个朋友跑步的分享,无论她在哪里。大量研究表明,当你养成了每天在固定时间和地点进行练习的习惯时,你自然就会坚持下去。因为需要下意识产生的想法会自动出现。
拥有成长心态。成长型思维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卡罗尔·德韦克提出的观点,她认为学习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可以随着努力而改变。成长型思维的人拥有成长心态,相信困难和失败都是暂时的,会努力摆脱困境,坚持长久的目标,期待通过努力改善自己的未来。成长心态与坚毅并肩而行。成长心态的人会进行乐观的自我对话,坚毅者会说:“我决心要让明天更美好”。
4.加入坚毅文化的群体。
文化具有塑造自我的力量。自我会影响人格的各个方面,对坚毅力影响尤其大。人类有想跟别人一样的基本驱动力,如果你周围都是坚毅力较强的人,那么你也会变得更坚毅。还是我朋友圈里跑步的那个朋友,每次看到都不是她一个人在跑,照片中总能看到她的跑友团。在学校里,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寻找到相应的“组织”,互相监督,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