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育人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资助 > 资助育人 > 正文

2023年“助学·筑梦·铸人”资助育人案例(四):迎“难”而上,用心育人

日期:2023-06-09作者:刘晓艳 浏览量:

“助学·筑梦·铸人”学生资助专项主题教育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为推动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着力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知恩感恩、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助学·筑梦·铸人”之“榜样前行 梦想起航”争先创优教育月,值此我们将推出学校资助育人领域典型师生系列优秀事迹,供广大师生学习。

核心摘要:汽车学院辅导员李良静老师,深入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围绕“助人育人”的资助工作总目标,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扶贫的同时,更重视其精神发展,在实践中探索实施了针对不同年级,进行分阶段、分环节地经济纾困、精神涵养、能力锻炼的模式,帮助学生锻造坚强意志,迎难而上,战胜困难,实现自我价值。

李良静老师

契诃夫曾说过,困难与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人生没有痛苦,就会不堪一击。正是因为有痛苦,成功才那么美丽动人;正是因为有饥饿,佳肴才让人觉得那么甜美;正是因为有苦难,才能激发我们人生的力量,使我们的意志更加坚强。

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在学生资助工作方面,我们要将资助工作融入到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不仅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针对不同年级的同学,分阶段、分环节地给予帮困,更要关注学生自身能力的锻炼、发展。重视经济扶贫,更重视精神扶贫,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助人育人的目标。

一、案例概述

学生小谢(化名),来自湖北省襄阳市的一个小村镇,是低保家庭,计算机技能高考上来的汽车智能技术专业的学生,家有一个上小学的弟弟,父亲已经年今五十,患有结石,常年在工地打工,爷爷今年过世,奶奶因此身体大不如从前,妈妈没有兄弟,外婆也由妈妈赡养。母亲在家开了一个小裁缝店,贴补家用,照顾上学的弟弟,顺带照顾家中老人。

二、案例分析与处理

1.案例分析

小谢家庭条件相对一般,但是对于他本人来说,他愿意承认家庭现状,并努力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善现状,高考结束后小谢就去工地上打暑假工,虽然因此也受了伤,但是这次的经历也更加培养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小谢初高中比较贪玩,到了高二才慢慢开窍用心学习,在高中期间也因为上进踏实比较受到老师的喜爱,这也使得他进入大学之后更想要努力提升展示自己。但是家庭的贫困让他也具有一定的自卑心理,使得小谢出现一种想要提升成长但又有所顾虑和摇摆的心理。作为老师,则在帮助他缓解家庭经济状况的同时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心理关注,给予他更多的机会激发上进心,将经济资助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发挥更大的作用。

2.方法与措施

1)落实各项资助政策,做好贫困帮扶。利用新生开学时的信息搜集,全面细致的了解该学生的家庭状况,根据实际的家庭情况,向小谢介绍学校的资助政策,指导小谢提交困难学生认定申请,鼓励小谢努力学习,提高成绩,根据实际表现可以申请国家助学金。同时,特别向小谢介绍励志奖学金的政策,鼓励小谢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在保证成绩的基础上,尽力参加校内外的实践活动与比赛,发挥自身计算机的技能优势,全面发展,尽力评选励志奖学金。

2)鼓励他在班级和学院工作上勇敢表现。针对小谢本身上进又怯弱的心理,我鼓励他在班委竞选会上主动竞选班长一职,而小谢之前也当过班委,加之老师的鼓励,顺利竞选上了班长,这带给他很大的信心。之后,我建议他加入学生会或青年志愿者协会,通过学生会锻炼自己,最终,他也顺利地进入了校学生会的学习部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小谢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整体展现出一种昂扬向上,迎难而上的感觉。

3)安排勤工助学岗位,在保障校内基本生活的同时锻炼提升综合能力。勤工助学,不仅可以增加一定的经济收入,保障小谢在校内的基本生活,同时还能够提供锻炼自我和提高处事能力的平台,在勤工助学的同时提升自我价值。小谢的优势就在于计算机操作很顺畅,效率高,因此,我鼓励他积极参加学工助理岗位的竞聘,最终,成功竞选上了一名教务老师的助理岗位。在处理工作的过程中,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应急处理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自信心也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同时,学院也积极向学校争取其他的勤工助学岗位,比如清洗宿舍洗衣机,小谢也乐于参加,并从大一一直做到大二。在大二期间,22级新生到来之际,也是竞选副班主任的时期,副班主任在大一上学年的班级管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包括前期的班级大小事的管理和后期班干的培养、班级凝聚力的建设,能够让个人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作为小谢的老师,建议他在自愿和能够协调好多方工作时间的前提下尝试新生的副班主任,小谢本人也愿意尝试体验更多,他认真准备面试,最后如愿成为一名副班主任,而之后的带班效果也证明了小谢的能力。

4)关心学习生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小谢愿意锻炼自身并表现出很高的上进心和进取心,作为辅导员努力为他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也不忘对他进行关怀,定期与小谢进行交流,了解他近期的学习生活和助理工作状况,对于其中出现的状况及时给予意见指导,帮助小谢正确地认识现状,激励小谢继续努力向前。

5)创建良好的寝室氛围,经常进宿舍,使他打开心扉,结交志同道合的好友,与同学们多沟通交流。通过宿舍的活动和交流,增加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更让小谢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增强了自己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6)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激励顽强进取之心。多方的鼓励与引导最终不仅希望小谢能够成长成才,也希望他在学有余力时懂得饮水思源,回报学校和社会。首先,鼓励他参加社会实践,发挥自身的优势为社会服务,他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乐于助人的行动赢得了带队老师和同伴们的一致认可;其次,通过发挥奖学金、助学金的导向作用,树立优秀典型,用优秀学生先进的事迹去激励小谢积极进取,努力学习、成长成才。此外,还通过一些主题教育活动,来激励和引导小谢要勇于面对自己所遇到的困难,不断地培养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

三、案例思考与建议

通过小谢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贫困学生在经济上和心理上都是属于比较特殊的群体,但是其中也不乏有一些既敏感又渴望进步的学生。在开展资助工作中,不仅要注意经济扶贫,同时也要注意引导鼓励,通过多种方式帮助贫困生锻炼自己,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进行精神扶贫,帮助学生克服敏感自卑的心理,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能够调适生活中出现的困难的挫折,向上发展。作为一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以此案例,可将工作方法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关注心理健康,引导健康向上的阳光心态。贫困学生因生活环境和成长历程的特殊化,在心理上承受着比普通学生更多的压力。贫困学生由于经济上受限,使得他们可能存在自卑、孤僻的心理,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去表现自己。对于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应该从学生入学初就开始对他们进行心理普查,对于有较明显心理问题特征的学生,辅导员、班主任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关爱,深入他们内心,了解心理压力的具体原因,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同时,还要关心鼓励他们,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试,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其次,注重开展励志激励教育。对于进入大学的贫困生,由于家庭因素大多都会有敏感自卑的心理,作为辅导员应该在关注经济资助的同时,更加注重通过多种方式锻炼学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迎头奋进的心理,形成一种健康昂扬的心态和独立的人格。作为高校辅导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勤工助学和积极参加学院或学校的社团锻炼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胆量和自信心,增强面对挫折和战胜挫折的勇气与能力,做到扶贫与扶志相结合。

最后,树立优秀典型,体现育人功能。树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优秀典型,完善受助学生的表彰奖励体系,强化激励功效。现在很多贫困生不仅表现在物质上的贫困,更有精神上的贫困。因此,我们在扶贫的同时更要注重扶志。在我们为贫困学生提供经济帮扶的同时,更要提供锻炼的平台,利用多种途径帮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获得感,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在他们离开校园走上社会时,才有能力迎接各种挑战、战胜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