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筑梦·铸人”学生资助专项主题教育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为推动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着力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知恩感恩、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助学·筑梦·铸人”之“榜样前行 梦想起航”争先创优教育月,值此我们将推出学校资助育人领域典型师生系列优秀事迹,供广大师生学习。
核心摘要:艺术学院辅导员雷雨田老师,立足大思政格局下资助育人方式的探索,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身特点,从理想信念、学业规划、实践锻炼以及就业等方面分类施策,把精神引领与能力建设两手抓,帮扶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雷雨田老师
一、案例概述
小希,女,2020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来自湖北随县农村,家里5口人,母亲一人务工承担全部家庭开支,经济状况十分困难。小茜是班里最寡言少语的孩子,上课总是单独就坐,鲜少社交。但老师观察到,她从不坐最后一排,如果有空位,她一定坐在第一排最边上。
学院勤工助学岗位招聘助理时,不敢说话的小茜在办公室外徘徊良久。老师注意到她,在这第一次接触谈话中了解到她的家庭状况,便手把手教她制作PPT、练习、演讲,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获得勤工助学岗。至此,小茜成为了办公室最不起眼的“常客”。
小宇,男,2020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来自湖北随州,家里4口人,父母均在家待业,靠政府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和亲戚帮扶勉强维持生活。
“老师,读大学了我想做点事。”是小宇常挂在嘴边的话,他积极活跃。班级活动踊跃参加,讲座一次不落。但他常把班上的事办砸,做事没有章法,缺乏实践能力。同时上课经常迟到,不听课,不能严格要求自己。
二、案例分析
1.小希性格内向,不愿意与人交流,可能是家庭经济困难引发的自卑情绪。不爱说话、不善沟通的她在班级小组作业中显得尤为吃力。
2.小希始终就坐前排,尝试竞聘勤工助学岗位,说明内心追求进步,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减轻家庭负担。
3.小宇性格外向,积极活跃,求上进但是找不到方法,缺乏锻炼,空有一腔热情。
4.小宇急于获得认可,寻找自身价值,造成行事浮躁,无组织无纪律。有付出有行动,但反而难于获得同学们的尊重。
三、解决方案
1.内敛型困难生:家校互联-学岗互联-专创互联
内敛型的困难生有自己的想法却不愿意表达,内心充满疑虑而难于疏解,精神内耗较为严重。一方面,经济的压力让困难生对未来发展有更迫切的渴望,盼着毕业后找到好工作为家庭减轻压力,为自己拼一个更好的未来。因此,内敛型困难生并非对未来发展没有想法没有追求,而是迫于现实条件不充分,不敢表达。另一方面,对当前自身能力的不自信,很容易让学生陷入自我怀疑和无力改变的漩涡。他们没有试错的勇气,亟需家长和学校的引导,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有的放矢,努力拼搏。
(1)“心脏搭桥”需妙招
小希就是较为典型的内敛型困难生。大一年级晚自习巡查,作为辅导员,我发现小希永远坐在第一排最角落,独立完成作业。所以下课回去的路上,我特地与小希一道,闲聊生活和学业。我发现她既没有很要好的朋友,又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只愿意把精力花在理论学习上,唯考试、唯分数。
我知道,这是因为她深知自己家庭条件不够好,需要比别人更早找到方向,付出更多努力。她从不落下专业课程,上课总是坐在最前排。但不爱说话、不善沟通的她在团队合作时尤为吃力。于是我以推荐公众号为由,加了小希的微信,密切关注她的朋友圈和QQ动态。
通过一段时间的关注,我发现她热爱摄影。她的朋友圈里分享了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各种细节:操场上的一片落叶、教学楼的阶梯扶手、宿舍卫生间的水龙头…每一张图都是精选角度,色彩和光线的调节很和谐。我决定用她热爱的摄影作为切入点、桥梁,与她建立联系,以期让小希打开心扉。我第一次拜托了她帮我拍一张“校园写真”。她连忙摆手:“老师,我没有专业的单反设备,只能用手机拍,恐怕拍不好。”在我的强烈要求下,她在银杏树下为我拍了一张全身照。就此建立起了共同话题和感情基础。而后一周,小希收集银杏树叶,亲自动手粘贴成黄色的玫瑰花送给我,我很感动,专程发朋友圈表示感谢。

雷雨田老师朋友圈
(2)家校互联——家访迈出育人第一步
辅导员通过寒假去向的信息采集,得知小希的小姨在本市定居,因此产生了家访的想法。小希的小姨住在武汉硚口区古田四路云鹤小区。沟通得知,小希的父母在湖北随县农村,家里5口人,母亲一人务工承担全部家庭开支,经济状况十分困难。家访现场,我与小希的家长通话,取得了进一步的家校互联。
(3)学岗互联——学业与勤工相互促进
小希经过我的帮助,在学工助理的竞聘中表现优异,获得岗位。每周三次到办公室值班完成一些基础学生工作。为了提升工作效率,同时让小希在勤工助学岗位上有所收获,我以每次学生工作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案例,从基础的Word、Excel、power point开始教小希完善工作技能,增强工作本领,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基础的办公软件不仅服务于工作,也让小希在专业学习中得到了提升,作业完成水平更高、速度更快,促进工作能力提升。
(4)专创互联——专业和创业双轨提升
2021年11月,为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贯彻落实“三进一融”育人模式,我组织开展了“强国有我”职业生涯规划答辩活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结合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同时邀请学院职业导师对有疑问的同学进行个性化指导,力求学生将自身专业与创业相结合,进一步开拓就业思路。在专业实践中体悟创业机遇,在创业尝试中补足专业漏洞。
小希对此次活动尤为重视,会后单独向职业导师请教,完成她自己的定制化职业生涯规划。由于小希学生工作能力出色,也非常希望锻炼就业创业能力,小希主动在学院创业创业专项负责胡老师的滴胶花与烙画工作室中担任组长,帮助完成作品拍摄和比赛实务工作。同时积极参与挑战杯、互联网+等与创新创业相关的比赛,以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专业比赛,实现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双轨提升。2022年6月,小希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荣获二等奖。2022年8月,小希获得文创产品数字化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
“备赛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也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查缺补漏的机会。”在一次拍摄结束后小希如是总结。
经过家校互联-学岗互联-专创互联的系列帮助,小希解开思想包袱,不再思想内耗,将精力放在提升专业能力和开拓就业途径上,力求在巩固专业基础的同时,通过创新创业活动补足专业短板,提升工作能力。
2.活跃型困难生:以学工促学业-以实践促思想-以党思育精神
活跃型困难生精力充沛,有热情有冲劲,但是行为亟需规范和正确引导。一方面,他们愿意付出劳动,期待在劳动中得到提升。但是这种蛮力式的付出难于精准发力,常常让学生将有限的精力用到无限的试错中去。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被认可被看见,只有工作积极,但不能兼顾自身发展。同时,学生思想觉悟不高,不能从实践中获得内在的思想提升,进一步优化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尽管有很强烈的提升意愿,却缺乏思想内核作为支撑。
(1)以学工促学业
小宇是典型的活跃型困难生。第一次与小宇接触,是他因学校社团联合会活动向我请假。于是我和他聊起对社团联合会以及学生工作的看法。他坦言:“没什么看法,就是想做点事。虽然不知道做这些对自己有什么好处,但是动起来就不会焦虑,不会着急。我也很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此后,我固定每两周一次询问他在社团联合会的工作进展,了解他遇到的工作难题,从沟通方法、工作条理等方面给予引导,帮助他在社团工作中掌握方式方法。同时,每当他有所思,有所得,我第一时间给予肯定,充分认可他的付出和成长。
(2)以实践促思想
2021年暑假,学校组织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想到了小宇。这次出行也让我对他有了新的看法。社会实践的目的地是位于武汉市南郊五里界街梁子湖区的小朱湾,面向村民开展“小朱湾孩子们的绘画启蒙课”、“听老党员讲过去的故事、关爱老人”、“美景朋友圈”网络宣传、“垃圾分类多一人,乡村建设美十分”等系列活动。在小朱湾,小宇手把手教小朋友们画画,为乡村小朋友艺术启蒙。他耐心和爱心的一面展现出来,以往的浮躁和冲动仿佛不再是他。
最令我没想到的是,小宇对老党员的革命故事如此感兴趣。返程的车上,小宇用手机上网进一步查了我国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同时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了如指掌。
发现这一特点,往后工作中,我推荐小宇与学院青协联系,多参与志愿活动,提升思想觉悟,体会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后的一学期,小宇多次协助学院青协工作,同时积极参与学院资助志愿工作,为更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奉献自己的力量。我想,那些他说过的“有意义的事”,或许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中能找到答案。

雷雨田老师(右三)“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合影
(3)以党思育精神
我们常常犯的经验主义错误是,一提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就想到经济问题。只重视物质提升,不重视精神培养。事实上,我们深知人的幸福来自于内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注入强心剂,与给予经济资助同等重要。
小宇对党的信仰初步显现,我引导他从志愿服务开始,体会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从简到繁,一点点推进党的理论知识学习步伐,并每学期形成一份思想汇报,及时总结所学、所思、所感。
有了党的思想作为领导,小宇在工作中的纪律性、规范性全面提升,对自我的要求逐渐严格起来。上课不迟到、不早退,认真补足专业短板。同学们对他的工作也给予了充分肯定,于2021年学生会换届选举中争取到“社团联合会主席团副主席”职位。与此同时,小宇的学业也取得飞速进步,2021年12月获得“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
2022年6月,经党组织一年多的全面考察,正式将小宇吸纳为中共预备党员,在新的组织,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四、经验与启示
经过在资助育人工作中的认真总结和思考,我深刻体会到,育人是资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探索育人方法的道路上,可以大胆分类,因材施教。我们的分类,不是为了给学生贴标签,搞特殊。是为了形成科学的工作方法,将育人实效放在第一位。
发展型育人工作是困难生最关切的问题,只有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身特点,帮助他们做好职业规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同时给予学生正确的精神引导,才能规范学生行为,引导他们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