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育人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资助 > 资助育人 > 正文

2024年“助学·筑梦·铸人”资助育人案例(三):多重帮扶加持下的资助育人实践

日期:2024-11-06作者:魏小双 浏览量:

案例简介:小李,一个来自单亲家庭的女孩,自幼父母离异,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高中时期,爷爷的离世对她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打击,加之父母未能提供经济支持,小李被迫辍学。然而,她并未因此放弃,而是选择步入社会,通过半年的辛勤工作,她攒够了学费,并成功复读,最终考入了大学。

在新生入学后不久,学校组织的大学生心理测试中,她的心理异常让我很快注意到她,通过与小李的深入交谈,我了解到她的坚韧不拔和对未来的渴望,她一副风轻云淡,笑呵呵的样子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她说老师,您放心,我非常乐观。 我当即下定决心一定要为小李提供全方位的帮助,以确保她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并在心理上得到支持。

育人措施:第一,生活方面,我积极为其申请各类助学金和困难补助,确保其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我首先为小李申请了“喻友旺”助学金,减轻了她的经济压力。同时,我还帮助小李联系了勤工俭学项目,让她能够在课余时间通过工作赚取生活费,同时也积累了社会经验。在考虑到她非常的拮据,不舍得吃,我自掏腰包给她送去了牛奶和水果。

第二,学习方面,心理关怀和精神支持。考虑到小李曾经历的家庭变故和心理创伤,我定期与小李进行心理沟通,帮助她缓解压力,建立自信。还鼓励小李参与校园活动,拓宽社交圈,增强她的社会适应能力。

第三,进行个性化学习指导。为帮助小李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我为她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业指导,包括学习方法的改进、时间管理技巧的传授。在我的悉心帮助下,小李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在心理上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

经验感悟:首先,心理健康支持+学业帮扶+社会实践多元赋能是困难帮扶的有力措施学校和教师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同理心,及时识别出那些可能面临心理困扰的学生,并提供必要的帮助。通过定期的沟通和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他们的抗压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其次,经济资助是帮助学生克服物质困难、专注于学业的关键。通过助学金、勤工俭学项目等措施,可以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让他们能够更加安心地学习。同时,教师和学校的关怀,如提供食物和生活必需品,也能在情感上给予学生极大的支持和温暖。

最后,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不仅能够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社交能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魏小双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