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育人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资助 > 资助育人 > 正文

排忧解难-立志图强-提升技能——一位“双困”学生的改变之路——船舶与航运学院团总支书记 谢安乾

日期:2024-09-05作者: 浏览量:

2024年“助学·筑梦·铸人”资助育人案例宣传:

排忧解难-立志图强-提升技能——一位“双困”学生的改变之路

船舶与航运学院团总支书记谢安乾


、案例简介

小王(化名)是2023 级的一名同学,来自湖北偏远的农村。其家庭属于建档立卡脱贫户,且亲属有残疾情况。由于家庭经济贫困,享有的教育条件有限,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步入大学后,他选择了航海类专业,然而该专业的知识对他而言难度颇高,学生难以适应大学生活。大学的各项花销相较中学大幅增加,这让他觉得有负于家庭,心理压力极大。这使他陷入了极度的沮丧与无助之中。辅导员老师第一时间察觉了他的状况,主动和他展开沟通交流,并给予了积极的帮助与支持。

、案例分析

作为高校工作辅导员,育人乃是我们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解决学生的问题属于我们必备的能力之一。通过梳理案例的关键要点,与小王进行交流,从而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以及在校情况,此案例能够定性为家庭经济困难与学业困难叠加所造成心理问题。因其家庭经济贫困和学业困难,导致心理压力较大、产生自卑心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自身层面来看

性格是心理问题产生的源头。小王由于家庭方面的因素,很少与人交流,在校期间总是独来独往。进入大学后,无法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在面对新专业时遭遇学习困难。长期以来的自卑、压抑、焦虑,使得其心理问题愈发突出。

小王作为“00 后”,尽管家庭贫困,在生活方面勤俭节约,上学开销大,可学习一直颇为认真,然而由于种种因素,成绩始终未能达到理想状态。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专业和环境,难以适应。学生在实际困难以及心理、学业等方面存在问题,心理受到强烈冲击,抗挫和抗压能力较弱,在面对新环境时,无法进行自我调节。

家庭及外界影响层面来看

小王家在农村,父母均务农,母亲患有残疾。家庭收入极少,经济颇为困难,父母受教育程度低,平常对他的关爱不够,也缺乏正确的引导。从农村到城市,新的学校环境以及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等都发生了变化。综合分析来看,首先,要协助小王减轻经济负担、缓解学习压力,疏导长期因家庭贫困、学习等因素引发的心理困扰问题;其次,通过精准帮扶,蓄志图强,提升心理品质。

、案例解决过程

(一)以国家资助为基石,精准扶困化解实际难题

在第一时间知晓此事后,辅导员老师与小王展开谈心谈话。与他深入交流,从他最为困扰的问题切入,建立起信任感。进而了解到他的家庭和成长经历。一个人无法改变家庭,但能够凭借自身的奋斗去改变现状。

从“奖、助、贷、勤”等方面构建多元化资助体系,助力解决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以及基本生活费。将国家资助政策落到实处,协助该生申请国家助学金,开展主题班会讲解国家助学政策和申请流程。推荐校内勤工俭学,为其提供实践机遇,使其通过劳动获取生活费。在该案例中,通过与小王的多次沟通,小王有了很大的转变。

帮扶成果:成功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和学院助学金。为其提供了勤工助学岗位,暂时化解了经济困难。

精神鼓舞为重点,完善学习方法正向引导

通过谈心谈话,为小王进行心理疏导。在谈话的细节当中,挖掘出他的内心想法,激励小王加强学习。一方面,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自身的定位,学习要持之以恒;另一方面,借助专业课老师的辅导,培养学习兴趣,持续完善学习方法,制定学习计划等多种方式。一方面鼓励其在学习方面取得进步,另一方面鼓励其积极参与学校、社团的大型活动,并且鼓励他竞选班干部和学生会干部。经过多方力量的协同联动,有效地构建起在思想上关心、生活上关注、心理上关怀的多层次关爱体系。

帮扶结果:小王在大一上半学期取得班级前五的好成绩,性格越来越开朗,学习工作越来越有干劲。

以提升能力为目标,搭建多方发展平台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贫困学生还存在尊重需求和实现自我价值需求。通过与小王的多次交谈,结合其专业特点,制定职业规划。他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规划,他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船长。辅导员老师鼓励他加强学习,争取一次性通过船员适任证书考试,早日上船,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

、启示与总结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作为辅导员,及时引导教育,调动多方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一)多关注,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

作为辅导员,应当关心关爱学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状况,为特殊学生建立档案,在学校期间把控好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结合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依据自身特点,精准定位。

(二)强技能,拓展学生的专业素养

打铁还需自身硬,提高个人能力,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和社会实践能力相结合,调整自己的学习规划和就业指导,根据个人能力选择相匹配的工作。对于特殊困难的学生,实行“一对一”帮扶,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培养自信和吃苦精神。

(三)全方位,做好学生的风向标

了解学生的实时动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校层面完善各项服务。打造集教育、管理、指导全方位的育人模式。及时指导学生学习、生活、择业就业,利用线上和线下结合,积极寻找多种资源,推广多渠道实践平台,实现高质量资助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