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队伍建设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思政教育 > 辅导员队... > 正文

青春引路人(五)万思思:校园石榴红 育人细无声

日期:2025-04-23作者: 浏览量:

记者 刘晓艳

在民族团结教育的沃土里,有一位默默耕耘的辛勤园丁,他将“平等相待、真情关怀、促进融合、助力成才”的民族工作理念深植心间,化作日常的点滴行动。他与学生一同进餐、倾心交谈、并肩学习。日积月累,他和学生们建立起深厚真挚的情谊,学生们亲昵地称呼他为“万导”。他以耐心为笔,用爱心作墨,精心浇灌民族团结的“石榴花”。他就是交通服务与管理学院优秀辅导员万思思。

万老师所负责的班级涵盖高铁乘务、旅游管理、国际邮轮三个专业,6个班299名学生。其中,维吾尔族、回族、满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学生34人,呈现出少数民族人数较多、地域分布广泛的特点。面对这样的情况,如何助力少数民族学生迅速适应武汉的教育模式与生活节奏,推动各民族学生和谐共处、携手共进,成为了万老师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他从思想引领、文化浸润、生活关怀三个维度出发,为学生们排忧解难,书写着民族团结教育的动人篇章。

思想引领,筑牢民族团结的根基

“我们的主题班团日活动,绝非生硬地宣讲政策、机械地灌输道理,而是在欢声笑语中,让同学们端正思想、体悟真情。”国际邮轮专业的小李回忆道。

万老师始终将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成长放在首位,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爱国主义教育,巧妙地把专业特色、民族特色融入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题教育之中。在每期“青春礼赞二十大”“红色青年说”等活动里,精心策划民族知识、风俗习惯有奖竞答环节,组织民族歌舞表演。音乐响起,主题班团课瞬间充满活力。当艾丽菲热木、古丽则热两位同学跳起新疆舞那标志性的“移颈”动作时,台下同学热情高涨,就连男生也不由自主地跟着旋律舞动,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好奇与探索欲望。

万老师充分发挥场景育人功能,多次带领学生前往武昌起义门旧址馆、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等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参观学习。各民族学生在感受先辈们炽热爱国精神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家国情怀,进一步夯实了爱党爱国以及“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思想基础。万老师常说:“主题教育不能流于形式,要动静结合、富有吸引力,要让更多少数民族学生成为活动主角,让各族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共同成长进步。”

万老师尤为重视培养和发展政治信念坚定、道德品质高尚、现实表现积极的少数民族学生,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近两年来,经他悉心培养,已有14名少数民族学生成为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回族学生党员马美琪满怀自豪地说:“成为一名中共党员是无上光荣的,我将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诚与热爱。”

万思思(中)与学生合影

文化润心,滋养民族团结的沃土

“瞧,万老师也来参加活动了!不是说只有学生参与吗,怎么辅导员也在其中?”在“春暖花开”剪纸活动现场,刘老师忍不住向新疆派驻教师纪承乾轻声问道。只见万老师与学生们围坐在一起,全神贯注地按照主持人的讲解,认真折叠、裁剪、刀刻,还不时举手向主持人请教。完成一幅精美的“春暖花开”剪纸作品后,他又耐心地指导身旁的维吾尔族学生。活动结束后,万老师解释道:“带着班上几位维吾尔族学生来参加剪纸活动,是想借此增进与他们的交流,从侧面观察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心理状态;我参与其中,学生们会更加重视。一起体验剪纸技艺,能让大家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你看,他们几个的作品完成得相当出色。”

万老师高度重视以文化人、文化润心的教育理念。他积极鼓励各民族学生踊跃参加茶艺、剪纸等社团活动,为学生报名聆听湖北省非遗名师的讲座,将民族团结文化融入班风学风建设,定期组织读书分享会。

万老师深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从陶冶个人情操、提升民族涵养入手,通过交流各民族经典著作,寻求思想上的共鸣。在班级、宿舍、倍阅书店、社区驿站,都留下了他与学生共同分享读书心得的温馨画面。

同学们在研读《格萨尔王传》《江格尔》《玛纳斯》等各民族经典著作时,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勇敢追求自由和平的大无畏精神。广西壮族学生小花感慨地说:“这些书籍为我打开了全新的世界,我原以为自己对中华民族文化有所了解,没想到竟如此匮乏。”

在万老师的悉心督促下,他所带班级的班风学风日益浓厚。2023至2024年度,班级获评“优良学风班级”1个、“红旗团支部”1个,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荣获省级荣誉4项,多名学生获评学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

生活关怀,温暖民族团结的心房

万老师所带班级有“三多”特点,即少数民族学生多、女生多、困难生多,这使得他的日常工作主要围绕学生的生活帮扶、学业辅导和心理关怀展开,尤其是对女生的照顾细致入微。他常笑称:“我就像守护着210位小公主的小矮人,还有谁比我更懂女孩们的心思!”这般调侃,让旁边男生班的辅导员又好气又好笑。

艾丽菲热木在凌晨突发急性阑尾炎,万老师接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垫付了3700元住院费,协助办理入院手续,确保学生及时接受手术治疗。考虑到医院温度较低,他又特意从家中拿来厚毛毯和暖水袋。学生住院期间,他每天下班后径直前往医院,陪她共进晚餐,安顿好一切后才放心回家。为防止艾丽菲热木落下功课,他及时向学院申请同步线上课程。出院当天,他早早来到医院办理出院手续,将学生安全送回寝室,并叮嘱班干部和同学们继续关心她的学习与生活。此后,每逢值班,他都会带着零食和水果到寝室看望艾丽菲热木,直至她完全康复。艾丽菲热木感动得热泪盈眶:“我离家很远,这次生病住院全靠万导,让我在异乡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伊利扎提又没来上课,也没请假,这已经是本周第三次了。”纪检委员照例汇报考勤情况。万老师其实早已留意到这个男生的问题,他性格孤僻,对学习缺乏兴趣,迟到旷课成为常态。针对此,万老师制定了“个性化辅导策略”。

此后,他每天约伊利扎提吃饭、跑步,不辞辛劳地前往寝室喊他上课,直到伊利扎提“不堪其扰”,开始接受在万老师组建的“学习小组”中学习。察觉到伊利扎提的积极转变后,万老师逐步降低约饭频率。期末,伊利扎提顺利通过所有专业测试,万老师兴奋地向已放假在家的他报喜。伊利扎提深受触动,轻声说道:“老师,谢谢您的坚持与不放弃,下学期我会按时上课的。”

平日里,万老师还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订餐、送牛奶,帮忙化解女生寝室矛盾,为男生寝室报修设施,为应征入伍的学生四处奔走办理手续,陪伴失恋的学生排解忧愁……

已经踏上工作岗位的古丽则热满怀感激地说:“能遇到万导这样的好辅导员,是我莫大的幸运。远离家乡和亲人的孤独感,在他的关怀下很快消散。万导的关爱,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