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在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争创“双高”校的征途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站在聚光灯下,却用智慧和汗水照亮莘莘学子的求学路,他们以坚定的信念、无尽的热忱,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坚实依靠。他们倾听着青春的困惑与迷茫,用温暖的话语给予慰藉与鼓励;他们引导着年轻的心灵,在知识与品德的海洋中找准前行的方向。这群人,就是可亲可敬、可盐可甜的辅导员。作为青春引路人,每一位辅导员都用真情和陪伴,书写着关于责任与爱的篇章。
从今天起,我们特别推出【青春引路人】系列,带您走进这些优秀辅导员的世界,一同领略他们的风采,感受他们为学生成长付出的心血与努力。让我们在他们的故事中,探寻青春的力量,见证教育的温度。
从万次谈话到十万公里家访 数据背后的育人深情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骨干,他们的工作贯穿学生整个大学生涯,从入学适应到学业规划,从心理辅导到就业指导,他们用专业的知识、无私的奉献和真挚的关怀,践行“立德树人”的使命,为学生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10000余次倾心长谈,做学生思想引领的“政治导师”
“没想到周老师会把我随口一句话放在心上,第二天就通知我到勤工助学岗位试用,每个月300元的津贴,对我真是雪中送炭啊!”经济管理学院的小丹同学非常感动。
每年春秋两季国家助学金发放后,是辅导员最忙的时候,全校4143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全覆盖进行“面对面”或“键对键”的谈心谈话。
“辅导员叮嘱我们要防火防盗防诈骗,守护好每一分助学金。”“队长让我们合理规划使用助学金,不能请客吃饭,要用在个人学习生活上,尽量帮家里减轻负担。”“党和国家下大力气兜底我们完成大学学业,队长让我们怀揣一颗感恩报国之心,努力训练,好好学习,争做政治过硬、专业过硬、技能过硬、作风过硬的新型军士。”2月21日,在学工部深入二级学院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座谈会上学生们现场反馈道。
这样的谈话,线上线下随时随地进行,4143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谈心累计15000余次。
“有时候一天有20多个预约留言,有的学生干脆堵在我办公室门口。”辅导员张老师笑着说。
“因为白天事情多,晚上带着家里小孩儿跟班级大孩儿聊天,聊着聊着,我就睡着了。”周老师不好意思地偷笑着。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辅导员老师的关心呵护下,通过学校“励志成才”主题教育、“宏志助学计划”“水韵·砺行”职规团辅等项目化培训,能力素养快速提升。2024年,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入党入团、评优评先、专升本上岸三项指标之和占比超15%,军士生100%通过考核顺利进入部队。
130余场心灵之约,做学生心理健康的日夜“守护者”
“我带4个班,新生班适应性心理团辅我参加了4次,主要负责拍照和观察,观察在小组活动中有没有不太愿意和别人社交的同学,这类同学在后面班级管理中是重点关注对象。”新生班辅导员任老师说。
新生入学后,新生班辅导员除了马不停蹄地在军训场地、班级、宿舍、食堂间穿梭外,还要协助做好心理普查和新生班适应性团辅。辅导员的精神守护和心灵慰藉为危机的成功化解奠定了坚实基础。
辅导员小方老师(化名)在军训期间深入学生寝室时发现,小爱同学在泡方便面,她关切地与其聊天中觉察到该生存在经济与心理的双重困境。查寝结束后方老师第一时间向院领导汇报了情况,第二天早早把牛奶和早餐送到学生寝室后,又为学生申请了新生绿色通道补助、预约了心理个人咨询。方老师敏锐的观察力和温暖热情的举动,使学生平稳的学习生活状态一直保持至今。
辅导员李老师(化名)寸步不离有自残倾向的学生38个小时,期间一直尝试与不配合的家长保持沟通,争取到监护人与学生见面后,又成功劝导学生和家长到医院接受治疗。待学生状况稳定后,到学生家中走访慰问。李老师沉着科学的危机处理方式和家校工作方式,赢得了学生、家长和学校的一致好评。“在李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家长开始正视和理解我。”学生说。
2024年,学校组织开展的新生班适应性团辅、5·25心理健康月、品格优势团辅等不同场域活动130余场,覆盖17000余名学生。这些活动,在学生积极思维、积极情绪、积极行为、阳光心态和坚韧品格培养等方面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传递了健康能量。
5万余份职业蓝图,做学生职业发展的“导航员”
“我带289名学生,每年一对一指导学生职业规划和自我诊断至少1次,三年下来有867份职业规划在手,如果再加上班级诊改,就达到870份。”辅导员陈老师看着电脑里码得整整齐齐的文件夹说。
截至2024年12月底,全校54000份职业规划书汇总在学工部。职规的大体思路是:大一年级明确自身特点、获取专业认知;大二年级考取职业技能证书、对标提升职业素养;大三年级评定自我竞争力,确定就业或升学目标。
就业季来临时,辅导员周老师主动出击,积极联系企业,了解市场需求,为学生提供精准的就业信息和指导。她还会定期开展模拟面试、简历修改等培训活动,帮助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在她的努力下,所带班级的就业率均高出全校平均值,升学率高达50%。
21级航海技术专业毕业生小鑫说:“在武交院的三年,非常感谢张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从学业规划到就业指导总能给予我们非常靠谱的建议。尤其是在临近毕业时,当得知我之前签约的公司因内部原因暂时不能入职后,他马上联系其他企业,给我争取到了更好的就业机会,现在我已顺利入职半年,对目前的工作岗位也非常满意。”
2024年,学校末次就业率以97.27%的成绩高居省属高职院校前列,用人单位满意率96.91%,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98.69%,高质量就业的背后凝结着辅导员们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努力和艰辛付出。
10万公里家访路,做家校合力育人的“护航者”
“小覃家住大山深处,暑期我去家访,下了火车换客车,结果在离他家不到2公里的山路上,遭遇山体滑坡,被迫在县城旅馆里滞留了一天一夜,原本3天的路程辗转了5天4夜。”电信学院辅导员田老师说。
每年暑期是辅导员们集中家访的时段,三年来,他们足迹遍布大江南北10多个省,行程10万余公里,每一个足迹都凝结着对学生的关心和惦记。
“魏老师放假前说要我在家等她,但当她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还是震惊了,因为我家住在海拔1500多米的大山上,长这么大,只有小学一位班主任来过,再也没有老师到过我家。魏老师令我敬佩。”家住鹤峰的会计专业学生小海说。
“当兵入伍是我从初中以来的梦想,但妈妈一直不同意,导员(黄老师)几次与她电话沟通无果后,居然提着水果到我家里来,帮我说服了妈妈,我太高兴了,妈妈也十分感激,说我遇到这么好的老师,一定要珍惜机会,好好发展。”物流学院学生小兴说。
三年来,学校领导、辅导员实地走访慰问学生家庭324户,解决经济、心理、就业等问题609项,辅导员作为家校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保障。